close

淺論台灣建軍〈四〉

       淺論思維改變下的金門戰略位置

       前三篇幾乎都是在討論台灣建軍中海軍的重要性,尤其第三篇的時候是著重在於潛艇對台灣作戰的重要,這篇想討論一下有關於金門在今日台灣防衛中的位置,因為最近常常看到金門裁軍或撤軍的消息,有些不瞭解戰略的民眾可能誤解認為台灣準備自我放棄,其實台灣從金門撤軍的構想其來有自,並非是台灣最近傾中政府上台才突然如此(當然他的上台也有相當程度的推波助瀾之效),這次想除了談談海軍之外,中國對台灣開打的首衝之地金門的看法。

      在早期反攻大陸的年代,如果比較老一點的父執輩-大約50來歲的中年人,大概都知道一個小小地金門島上面駐有10萬大軍,這些駐軍的用途就是平常駐守島內,要反攻的時候就是像撒網一樣要『撒』出去,在最短的時間內向福建省建立一個擁有10萬大軍的橋頭堡,作為國民黨反攻時後軍前援的跳板

   001.png

在早期,國共一開打,金門上面的10萬駐軍,就必須要在第一時間內像網子一樣的『撒』出去,
立刻在福建建立起1隻擁有10萬部隊的橋頭堡,以利台灣後續增援,深藍色的箭頭是第一波打擊,淺藍色的箭頭是後續增援

        所以早期的金門駐兵戰略就是在這種思維下誕生,也不能說錯,因為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中國海軍甚為貧弱,很難對台灣的海軍有實質威脅,這戰略的基礎就是建立在中國不能有效對台灣運補的艦艇實施打擊的前提下規劃的,在早期這不成問題,但是放到現在就有點時過境遷,一來是台灣防衛思想的轉變,二來是台灣海軍已經不能再像之前一樣把中國海軍視為無物,如果台灣緊抱以前的戰略作為,結果可能就是金門守軍的全軍覆沒,不是全部投降就是被大屠殺的慘劇,起因是中國海軍在近代的大幅飛越,已經使得上述金門規劃暴露在很大的風險,當年還有可能,但是在現今的時空環境之下很難再對金門運補,金門守軍將變成孤島奮戰,駐越多,越難撐,因為人不是機器,人要糧食,要飲水,金門一個彈丸之地,糧食可以儲放多少,飲水又可以儲放多少?我們假設單純的防衛金門只需要1萬兵力就夠了,那假設全部的庫存可以讓這1萬兵力在沒有奧援的情況下可以蹲守1個月,但是如果要把這些庫存給全部10萬人吃,可能5天就耗盡了,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說在純防衛的狀況下,金門屯越多兵只是死越快,共軍要解決金門很簡單,只要採取只圍不打,金門自己就會崩潰,最後彈盡援絕的情況下,金門的台軍若不是上演集體向共軍投降就是被共軍集體屠殺,這兩個劇本擇其一請問你要選哪個?沒有第三個了,因為台灣的海軍這時候應該窮於應付中國的海軍來襲,空軍也無法使用空投增援,因為空軍正在台海上空交戰,而且台軍的空投能量如何,並沒有經過這方面的測試,可能把全部運輸機都賠上了也救不了多少人,還損失了把這些運輸機用到其他地方做戰略上更有效的運用的機會

002.png 

在現代的時空背景下,台灣的運補能不能突破中國的海軍已經不能指望,在金門放越多兵力只會讓台灣本島為了救援而捉襟見肘

        因此在這種時代背景的轉變之下,金門才會被大量撤軍,但是這在不明白戰略轉變的人士看起來,可能會認為台灣又在做對中國輸誠的事情了,其實這麼做是為了讓台灣可以更有餘力抵抗中國的準備,最完美的構想其實是金門平時駐軍不多,但是一到緊張時期這些駐軍跟人民全都被撤離,讓金門成為無駐防之地,畢竟現在金門在中國軍武興起之下對台海防衛已無多大意義存在,到時候中國佔領的只是一個空殼子,台灣還可以拿這個空殼子在國際上大書特書,痛批中國開戰,要求國際奧援,犧牲金門這顆棋子換取台灣國際注目,反正戰爭就是雙方互相耍賤,台灣國小中國國大,台灣要在戰爭中取得優勢只有在政治上還有國際局勢上取得主動權,這麼做不失為一個讓中國無台階可以下的尷尬好法。

(未完待續)

 


本人部落格,雖屬拙作,但要轉載請務必告知,並附上原本這裡網址,感謝配合


arrow
arrow

    ffffffffff5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